来源:福布斯 作者:Joe McKendrick

几十年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文化能轻而易举地影响战略。” 这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积极响应、具有前瞻性的企业文化,即便制定得再精细的商业战略也会失败。
换句话说,就像人能推动世界运转、推动商业发展一样,人工智能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作用。
对于那些全力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来说,德鲁克经受过时间考验的言论依然适用。文化能够轻易影响任何人工智能战略,甚至可以说,文化对人工智能战略的影响无处不在。企业中可能存在根深蒂固的激励机制,这些机制会阻碍新的工作方式和产品交付方式。如果一家公司陷入困境,这是由领导力和流程问题导致的,而简单地引入人工智能并不能神奇地解决这些问题。员工不一定会担心自己的工作受到威胁,但他们可能会抵制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可能会缩短他们完成工作所需的时间,这会让他们看起来无所事事。而且,人们可能对人工智能的输出结果存在不信任,这种担忧是合理的。
对于那些寻求实施有效人工智能战略的领导者来说,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将人工智能更自然地融入企业文化中。分析机构西盟公司(West Monroe)最近发布了一些实用指南,指导企业打造一个积极接纳(而非排斥)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的企业文化。以下是一些要点:
- 构想一个成功的人工智能运营模式:清晰地设想人工智能能为企业带来什么至关重要。一个理想的人工智能运营文化能让人才与人工智能系统之间实现自然的工作流转。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而人类则在创造力、判断力和同理心等方面更具优势。西盟公司的作者们指出:“那些首先明确成功的模样(比如自动化简单常规的任务、提升客户体验或改善决策)的组织,将实现投资回报率的最大化。如果缺乏这种一致性,人工智能将只是一项昂贵却未充分利用的资产,而无法成为业务的助力。”
- 设定现实的期望:“要求员工在不了解人工智能作用的情况下盲目信任它,会引发怀疑和抵制。相反,企业应该明确人工智能的目的:它是顾问、效率工具,还是自动化助手?设定现实的期望能确保人工智能被视为助力,而非破坏者。”
- 围绕人工智能构建协作文化:首先,人工智能应以某种形式让所有人都能使用。这不是一个仅由信息技术部门或数据分析师负责的项目,而是与每个人都相关的事情。西盟公司的团队敦促道:“培养一种鼓励协作而非领地思维的文化。员工需要确信他们可以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来测试结果。领导者需要明确人工智能在企业中的用途。”
- 将人工智能代理定位为 “实习生”:作者们建议:“把内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想象成能为每位员工配备的永久性实习生,这个实习生拥有超强的记忆力,能获取海量知识,并且会随着时间不断提升能力。让这个 ‘实习生’ 处理常规任务,这样你的团队就能专注于那些需要独特人类技能的高价值工作。”
- 进行教育和培训,并且持续开展教育和培训:西盟公司敦促道:“并非每位员工都要成为人工智能专家,但每位员工都应该对人工智能如何影响自己的工作有清晰的基本认识。例如,一名护士不需要去设计人工智能算法来治疗病人,但在运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工具时,也应该结合人类的判断力。”
- 不断衡量效果:作者们指出:“人工智能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自动化,还在于可衡量的业务成果。衡量人工智能进展的关键指标包括生产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决策质量的提升、员工的接受率、客户体验的改善以及业绩的提升。”
- 优先进行变革管理:西盟公司认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常常失败,原因并非技术本身存在缺陷,而是企业在变革方面存在困难。许多公司所处的环境抵制创新,根深蒂固的流程、对风险的厌恶以及孤立的思维都成为了阻碍。企业必须首先评估自身对变革的准备程度,以打破这种局面。”
企业需要将人工智能融入现有的流程和企业核心,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要实现这一点,让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是成功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福布斯,本文观点不代表雅典娜AI助手YadiannaAI立场。